第140章 原来我们都一样疼(2 / 2)

“小宇,妈妈给你修了天梯。”

全场死一般的寂静。

那句朴素到近乎笨拙的话,像一记重锤,狠狠砸在每个人的心上。

所谓的“天梯”,不是通往虚无缥缈的天堂,而是通往楼下这片真实的人间。

不知是谁第一个开始鼓掌,紧接着,掌声雷动,淹没了一切。

仪式的高潮,是老吴抱着小宇,坐上轮椅,缓缓推向电梯口。

这个中年男人,背脊挺得笔直,像是要去参加一场关乎一生的阅兵。

他小心翼翼地将儿子推进轿厢,然后自己走进去,按下了那个他幻想过无数次的数字“6”。

电梯门平稳地合上,隔绝了外界的喧嚣。

显示屏上的红色数字,安静而有力地从“1”开始跳动。

2…3…4…

老吴没有看数字,他仰着头,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轿厢顶灯那片柔和的光晕,仿佛要将这十几秒的上升,刻进自己的生命里。

当数字稳稳地停在“6”上时,他低下头,嘴唇凑到儿子耳边,用一种只有他们父子俩能听到的、压抑了十年的声音,轻轻说:“爸,咱家……也有电梯了。”

这一声“爸”,不知是在对怀里孱弱的儿子说,还是在对天堂里那个一辈子没能走出农村的父亲说。

话音落下的瞬间,他感觉到,小宇那只常年僵硬、毫无知觉的手,手指竟微不可察地,轻轻勾了一下他的掌心。

与此同时,在楼外的空地上,王强正带着几个工人,连夜为楼门口加装一条平缓的无障碍坡道。

他拒绝了施工队现成的预制板,坚持用混凝土现浇,自己跪在地上,拿着磨具,亲手打磨着每一个可能硌到轮椅的边角。

三楼的阿珍端着一锅热气腾腾的粥走下来,递给他。

王强满头大汗地接过,就着碗沿大口吞咽,含混不清地笑着说:“以前在老家跟人打架,是为了争一块地盘。现在在这儿拼命,是想让楼里每个人,都能堂堂正正地走回家。”

凌晨时分,坡道终于完工。

王强疲惫地靠在墙边,摸出那只用了多年的旧手机,点开微信,给老家的母亲发去一条语音。

他清了清嗓子,声音里带着一种从未有过的、近乎炫耀的喜悦:“妈,我们这楼……通光了。”

电梯的首次正式运行,由设计师小陆主持。

这个清秀的听障青年站在人群最前方,脸上带着腼腆而自豪的微笑。

他没有说话,而是举起双手,用清晰而有力的手语,向所有人“说”:

“它不叫‘电梯’。它的名字,叫‘我们能上去的地方’。”

说完,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个手语动作。

楼下的居民们,从一开始的错愕,到慢慢地模仿。

五楼的李师傅,四楼的刘阿姨,二楼的老吴……甚至连孙桂芳,也笨拙地抬起手,跟着比划那个代表“我们”、“上去”和“地方”的动作。

陈景明站在人群的最末端,左眼上蒙着一块不知从哪扯来的、用来止血的白布,纱布边缘已经渗出淡淡的红色。

他用仅存的右眼,清晰地看着这一幕——阳光下,几十只形态各异的手,在空中做出同一个承诺。

这一刻,他头顶那些纷乱的标签,【小镇做题家】、【互联网民工】、【房奴】,都失去了意义。

他终于看清了,这世上从来没有真正的胜利者,只有一群在风暴中幸存下来的人,正颤抖着、笨拙地、互相搀扶着,走向那束他们曾以为永远也照不到自己身上的光。

远处,那个曾经记录下无数次争吵与对峙的废弃摄像头,顶端的红色指示灯,在阳光下最后闪烁了一下,随即,彻底熄灭了。

楼下的欢声笑语,夹杂着电梯平稳运行的轻微嗡鸣,汇成一股温暖的人间烟火,缓缓升腾。

然而,在这栋老楼的最高处,那个通往天台的铁门边,却依旧笼罩在一片无人察觉的、深沉的寂静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