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风穿过窗隙,带着新翻泥土的腥甜和野麦尖锐的草木气息,吹在陈景明滚烫的脸上。
他没有享受这片刻的凉爽,而是立刻坐回了电脑前。
鼻腔里残存的血腥味和太阳穴一下下的钝痛,像一只无形的手,死死扼住他的神经,提醒他昨夜那惊心动魄的“标签嫁接”并非没有代价。
他不能再这样凭着一股蛮力硬抗。
每一次的强行转移,都是在用自己的精神意志和对方的“大数据审判”进行一场豪赌,赌输了,自己可能就是下一个精神崩溃的“数据样本”。
“必须建立防火墙,制造缓冲带。”陈景明喃喃自语,指尖在键盘上飞速敲击。
他打开了那个被他命名为“记忆云库”的后台,这是一个他用爬虫技术和匿名访谈搜集来的,属于这片土地上无数普通人的碎片化记忆数据库。
此刻,他正对其算法进行釜底抽薪式的改造。
他不再追求瞬间的、完美的嫁接,而是设定了一个十二小时的“冷却时间”。
更重要的是,他创建了一个全新的子目录——“替身数据库”。
他从本地论坛、同城交友网站、外卖骑手公示栏里,筛选了五十位面目模糊、信息最少的普通市民的照片和基础公开信息——送奶工、快递员、保险推销员……这些城市里的“隐形人”,成了他最好的掩护。
他从数据库里调出一张送奶工的照片,那是一个清晨逆光拍摄的模糊侧影,看不清五官,只有一身蓝色的工装格外醒目。
陈景明深吸一口气,集中精神,开始进行模拟测试。
他想象着老杨头顶那血红色的【顽固钉子户】标签,用意念将其轻轻剥离,然后覆盖到这位虚拟的“送奶工”身上。
这一次,没有尖锐的耳鸣,没有撕裂般的剧痛。
只有一阵轻微的眩晕和太阳穴的胀痛感,鼻腔里也只渗出了一丝温热。
片刻后,一行绿色的系统反馈文字在他的“视网膜”上浮现:“认知负荷下降70%,共感稳定性提升。原因分析:目标与宿主存在真实情感连接,可大幅降低精神反噬。”
陈景明靠在椅背上,长长地舒了一口气。
他明白了,这能力并非纯粹的技术或魔法,它的燃料,是情感。
他对老杨的同情与记忆,是他能撬动这个庞大系统的唯一杠杆。
而“替身数据库”里的陌生人,因为缺乏情感连接,只能作为一次性的、效果大打折扣的“消耗品”。
但即便如此,也足够了。
与此同时,李娟和社区团购团长阿珍的“百人买菜团”正式拉开了序幕。
她们将这场隐秘的抗争,包装成了一场充满趣味的邻里游戏。
“各位宝妈,各位阿姨!本周活动日历出炉啦!”阿珍在微信群里发布了一张精心制作的日历海报:“周一豆腐日,周二腌菜日,周三野菜日……每天都有新主题,每天都有新暗号!”
周一清晨,菜市场入口处,一群提着菜篮子的大爷大妈们心照不宣地交换着眼神。
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走到一个不起眼的角落,那里站着一个戴着口罩、帽檐压得很低的年轻人,正是王强安排的“轮岗”成员。
“同志,”老太太压低声音,像地下党接头,“要一块会唱歌的白玉。”
年轻人愣了一下,随即反应过来,利索地从保温箱里拿出一块热气腾腾的豆腐,包好递过去。
另一边,一个推着婴儿车的妈妈停下来,对另一个“摊主”说:“给我来一份带酸味的春天。”
摊主心领神会,从一个腌菜坛子里捞出满满一袋老杨媳妇亲手腌制的泡菜。
交易全程不超过三十秒,现金交易,互不言语,却充满了默契和温情。
那位老太太拿了豆腐,乐呵呵地对身边人说:“嘿,这可比在微信里抢那几分钱的红包有趣多了!”
笑声中,一场无声的围剿被悄然化解。
夜色深沉,镇尾的一家大排档里,王强将一张银行卡推到执法队员小张面前。
小张涨红了脸,连连摆手。
“强哥,我不能……”
“这不是给你的。”王强打断他,眼神锐利如刀,“这里面每周会自动存进去五百块钱,直接汇到你老娘在县城的账户上。我不是要你叛变,”他一字一句地说,“我是要你记住,你和你妹是靠你娘捡了多少废品才供出来的,你是从哪条泥泞的土路一步步走到今天的。”
小张的眼圈瞬间红了,他死死咬着嘴唇,最终还是收下了那张卡。
临走前,他停住脚步,几乎是用气声说道:“强哥,小心。下周三,市里要搞突击联合检查,凌晨动手,他们会带上最新的信号屏蔽器,让你们的手机变成砖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