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3章 有人等的光,从来不在天上(1 / 2)

暗影如潮水般涌来,先是吞噬了轿厢内壁的金属光泽,随即淹没了陈景明自己的指关节轮廓。

他下意识地抬手,想抓住什么,却只捞到一把粘稠的、正在冷却的虚空。

世界不再有清晰的边界,只剩下深浅不一的灰色块,像一张曝光过度后又被揉搓过的底片。

他没有慌乱,只是安静地站着,侧耳倾听。

电梯运行的微弱电流声,楼道里传来的风声,甚至是他自己血管里血液流动的嗡鸣,此刻都变得异常清晰。

他凭借记忆和声音的引导,摸索到开门按钮,按了下去。

门无声地滑开,门外是一片更加模糊的光晕,夹杂着几十种不同的呼吸声、咳嗽声和衣料摩擦的窸窣声。

启用仪式的日子,到了。

他没有走向那片光晕的中心,而是贴着墙根,退到了人群的最末端。

那面庆祝电梯落成的红色横幅,在他眼里,只是一条刺眼的、扭曲的血色光带。

主持人高亢的声音通过廉价的麦克风,带着失真的电流噪音,敲打着他的耳膜。

他听不清具体的词句,只能分辨出那是一种被排练过的、虚假的兴奋。

他像一个误入片场的幽灵,看着一团团模糊的人影在眼前晃动,靠着声音和每个人身上独特的气味来分辨他们是谁。

那是老吴身上淡淡的药皂味,是王强带着烟草和汗味的浓烈气息,是社工小唐年轻的、带着一丝柠檬洗衣液味道的干净。

“下面,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,有请在这次电梯加装过程中,给予我们最大理解和支持的居民代表,孙桂芳女士,上台讲几句!”

主持人的声音卡了一下壳,显然这个环节是临时加上去的。

人群中出现了一阵小小的骚动。

陈景明“看”到一团瘦小的灰色影子从人群中挤了出来,缓缓地、坚定地移向那片光带。

孙桂芳。

她甚至没有走到简易的主席台前,只是站在了台阶下,紧紧抱着一个东西。

那东西很厚,用一块洗得发白的蓝布包着,边角已经磨损。

“我……我没什么好说的。”她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来,带着一种长期压抑后的沙哑,却意外的镇定。

全场瞬间安静下来,只剩下风吹动横幅的呼呼声。

她解开布包,露出里面一本厚得像字典的册子。

封皮是深褐色的硬壳,被摩挲得油光发亮。

“这是我儿子小宇,从三岁到十岁,七年的记录。”

她翻开了第一页,那密密麻麻的字迹和表格,即使隔着十几米,陈景明也能想象出那份令人窒息的工整和绝望。

“2016年4月12日,上午7点15,体温37.8,喂药2.5毫升,无抽搐。上午10点,轻微抖动,持续8秒……”

“2019年8月3日,夜间2点40,大抽搐,紧急送医,心率180……”

她的声音没有起伏,像在诵读一段与自己无关的经文。

楼里的邻居们,那些曾经抱怨过、争吵过、冷眼旁观过的人们,此刻都垂下了头。

空气仿佛凝固了。

孙桂芳的手指翻到最后一页,那是一张崭新的纸,只写了一行字。

她的声音终于有了一丝颤抖。

“2023年6月17日,凌晨四点,电梯第一次带灯试运行。父亲,哭了。小宇,手指勾了我一下。”

她抬起头,环视着一张张模糊的脸,泪水在眼眶里打转,却始终没有掉下来。

“这不是病历。”她哽咽着,一字一顿地说,“这是我们家……活过的证据。”

“谢谢你们。”

寂静中,人群里的小陆,那个听障设计师,缓缓抬起双手,用他无声的语言,对着孙桂芳,也对着所有人,打出了几个字:谢谢你们,让我们,都被看见了。

仪式在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中继续。

老吴抱着小宇,第一个走进了电梯。

孩子依旧安静地闭着眼,瘦小的身体裹在干净的毯子里,仿佛睡着了。

老吴没有按自家的一楼,而是伸出微微颤抖的手指,按下了顶楼的“6”。

轿厢门合上,柔和的灯光亮起。

液晶显示屏上,红色的数字开始平稳跳动。

1…2…3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