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5章 六楼的喘息声(1 / 2)

电话被挂断的瞬间,那一声刺耳的忙音,像一根冰冷的钢针,扎进了陈景明沸腾的血液里。

前一秒“硬盘会发芽”带来的胜利喜悦,瞬间被抽干,只剩下一种从骨髓里泛上来的、熟悉的冰冷。

他几乎是凭着本能冲出院子,跨上那辆饱经风霜的电动车。

夜风裹挟着城市的喧嚣与尘土,像砂纸一样打磨着他的脸。

他的脑子里一片空白,只有邻居大婶那句被硬生生掐断的话在疯狂回响——“你妈……你妈她从楼上……”

从楼上什么?

掉下来了?

摔倒了?

还是……他不敢再想下去,右手将电门拧到了底,破旧的电动车发出濒死的哀鸣,载着他穿过一道道流光溢彩的街景。

那些曾经让他向往的霓虹,此刻却像一只只嘲讽的眼睛,冷漠地注视着这个仓皇逃窜的乡下人。

市三院急诊室的走廊,永远弥漫着一股消毒水和绝望混合的气味。

陈景明冲到分诊台时,一眼就看到了缩在角落长椅上的父亲。

那个在他记忆里能扛起整片麦田的男人,此刻背脊佝偻,双手抱着头,像个迷路的孩子。

“爸,妈呢?”陈景明的嗓子干得冒烟。

父亲缓缓抬起头,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是无尽的懊悔和后怕:“在……在里面拍片子。医生说,可能……可能是骨头……我让她别拿那么多东西,她不听,非要给楼上的张阿姨送自己腌的咸菜……就在六楼家门口,就三级台阶,脚一滑就……”

接下来的等待,是漫长而粘稠的煎熬。

每一分每一秒,都像被拉长的胶片,缓慢地灼烧着他的神经。

他无意识地划开手机,屏幕亮起,停留在相册界面。

最后一张照片,是三天前他回家吃饭时随手拍下的。

画面里,母亲一手拎着一大袋刚从菜场抢购回来的特价蔬菜,一手扶着锈迹斑斑的楼梯扶手,正艰难地向六楼攀爬。

那个曾经能一口气挑着两担水走完半里山路的背影,如今每上一级台阶,都仿佛在与整个世界的重力对抗。

他记得自己当时还开了句玩笑:“妈,你这是负重登山呢。”

母亲回过头,喘着气,脸上却是满足的笑:“这有啥,比当年割麦子省力多了。”

现在,这张照片像一记响亮的耳光,狠狠抽在他脸上。

“陈景明家属!”

一个年轻的医生拿着片子走了出来,表情严肃。

陈景明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。

“还好,是髋骨轻微骨折,没有错位,暂时不需要手术。但是要卧床静养至少三个月。”医生推了推眼镜,语气不带任何感情,却字字如锤,“我得提醒你,老年人的第一次严重跌倒,通常是生活质量断崖式下跌的开始。这次是运气好,下一次呢?”

运气好……

陈景明攥紧了拳头,指甲深深嵌进掌心,渗出血丝。

他脑海里闪过那个词条系统曾经给他母亲贴上的标签:【为儿子奉献一切的老黄牛】、【正在被时间抛弃的身体】。

他一直以为自己拼命挣钱,给父母更好的生活,就是对抗时间的最好方式。

可他忘了,时间最无情的武器,是重力,是那短短三级台ll的台阶。

电梯,不能再等了。

当晚,陈景明没有一丝睡意。

他坐在母亲的病床边,看着她因疼痛而紧蹙的眉头,拿出手机,在小区的业主群里发起了新一轮的加装电梯投票。

他编辑的文字冷静而克制,只陈述了老旧小区高层住户,尤其是老人的生活不便,以及潜藏的安全隐患。

投票链接一发出,群里立刻活跃起来。

“支持!我爸妈住五楼,上次心脏不舒服,两个大小伙子抬下来都费劲!”

“早就该装了!现在政策这么好,有补贴,再不装等什么呢?”

“双手双脚赞成,每天拎婴儿车上下四楼,我胳膊都快断了!”

手机屏幕上,支持率的数字不断攀升,很快就超过了三分之二的硬性规定,最终定格在惊人的87%。

陈景明稍稍松了口气,胜利似乎近在咫尺。

然而,就在一片叫好声中,一个头像为水墨兰花的账号,冷冷地发出了一行字。

【一楼老吴】:我们家不同意。

这条消息像一盆冰水,浇灭了群里的热火朝天。

紧接着,那个账号又补充了一句,每个字都透着不容置喙的强硬:“加装电梯产生的低频噪音和震动,会影响病人休养。我们不签字,谁要是敢动工,我们就去法院告谁。”

群里瞬间安静下来。谁都知道,一户否决,万事皆休。

陈景明深吸一口气,他知道这一关必须得过。

第二天一早,他买了水果,敲响了一楼老吴家的门。

开门的是老吴的妻子孙桂芳,一个眼神锐利、嘴角永远向下撇着的中年女人。

她没有解开门链,隔着一道缝隙打量着陈景明,眼神里满是戒备和敌意。

“有事?”

“孙阿姨,我是六楼的小陈。关于电梯的事,我想跟您和吴老师再聊聊……”

“没什么好聊的。”孙桂芳冷笑着打断他,门链晃动作响,“你们孝顺,怕你们的爹妈摔死在楼梯上,我们就活该让我儿子被你们吵死、震死吗?你们的命是命,我们的命就不是命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