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章 烂墙皮也能挂月亮(1 / 2)

暴风雨的降临,比任何人预想的都要迅猛,也都要安静。

没有警笛呼啸,没有大批人马的进驻。

第三天清晨,只有两辆牌照普通的黑色轿车悄无声息地滑入街道,停在了街道办事处的门口。

几个穿着白衬衫、神情肃穆的中年男人走了下来,径直上楼,亮出了印着国徽的证件。

区纪委联合调查组。

这八个字,像一道无形的惊雷,在整栋大楼的权力空气中炸开。

一个小时内,关于“阳光里”拆迁项目的所有文件被当场封存,相关负责人被带走谈话,整个项目被勒令全面冻结。

消息像长了脚的野草,瞬间蔓延到了城中村的每个角落。

租户们先是惊愕,继而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。

马三爷没有欢呼。

那天下午,他被叫去问了三个小时的话。

回来时,整个人像是被抽走了骨头,佝偻的背影在夕阳下拖得更长。

他一言不发,走到自家门口,从门上摘下了那块刺眼的“腾退办”木牌,像丢弃一件沾满晦气的垃圾一样,远远扔进了巷口的垃圾桶。

又过了两天,陈景明合租屋的门被轻轻敲响。

门口站着马三爷,手里拎着两袋沉甸甸的东西,一袋米,一袋面。

他不敢看陈景明的眼睛,浑浊的目光落在自己磨得发白的布鞋上,嘴唇翕动了半天,才挤出一句话:“那……那个报告的事……别再写了……我都认。”

他的声音沙哑、干涩,带着一种彻底缴械投降后的疲惫。

陈景明看着他,也看着那两袋米面,沉默了片刻,没有伸手去接。

“马师傅,”他开口,声音平静得像一汪深潭,“我们需要的不是这个。今晚七点,楼顶天台,我们开个住户大会,你也来吧。”

马三爷猛地抬起头,眼中满是错愕和不解。

“你不用道歉,也不用认罪,”陈景明看着他的眼睛,一字一句地说,“你来,做个见证人——向所有人证明,这里不是什么危房,是我们的家。”

那一晚的天台,挤满了人。

没有桌椅,大家或站或坐,围成一圈。

王强拉来的那盏霓虹灯管在中央散发着柔和的红光,映着每一张或期待、或忐忑的脸。

陈景明把马三爷请到了圈子中央。

老人捏着衣角,手抖得厉害。

他环顾四周,看到了三楼的王大爷,五楼抱着孩子的李嫂,还有许多他曾冷眼相待的面孔。

那些目光里没有憎恨,只有等待。

“那份……那份危房认定报告……是假的。”马三爷的声音像是从喉咙里艰难地挤出来,每一个字都带着血丝,“是……是那家叫‘宏远’的拆迁外包公司搞的鬼。他们买通了鉴定机构的人,把楼体结构的小毛病,写成了‘随时可能坍塌’。他们跟上头报的是一个虚高的面积,想用这栋楼当幌子,多骗一笔拆迁补偿款……我……我都知道。”

说完这番话,他仿佛耗尽了全身的力气,踉跄着后退一步,深深地鞠了一躬。

没有人出声指责。

长久的寂静后,不知是谁第一个带头鼓起了掌,接着,掌声稀稀拉拉地响了起来,最终连成一片。

趁着这股凝聚起来的人气,陈景明拿出了他联合远在北京的李娟,连夜赶制出的方案——一份名为《“阳光里”安居公约》的草案。

“驱赶我们的人走了,但问题还在。”陈景明高声说,“我们不能永远指望别人来救,从今天起,我们自己管自己!”

公约内容简单而直接:所有住户自愿联署,共同推选出五名代表组成“住户自治委员会”;共同商议并设定租金上限,抵制恶意涨租;每户每月缴纳十元钱,成立公共维修基金;王强的施工队负责技术支持,所有账目通过一个二维码,接入“原件计划”的后台系统,任何人随时可以扫码查看,收支透明。

“我同意!”一个平日里最爱抱怨的租客第一个举起了手。

“算我一个!”

“这个办法好!”

提议一出,应者云集。

王强更是当场拍着胸脯,带着两个工友,自告奋勇成了第一届“义务维修队”。

他们不仅连夜检修了整栋楼老化的电路,加固了几处松动的楼梯扶手,还利用工地上捡来的废弃钢材和防水布,在楼下那片唯一的空地上,搭起了一个带着雨棚的小广场。

一度死寂的巷子,重新活了过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