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李哥,谢谢您今天跟我说这么多。”谈话结束时,林晓梦真诚地说,“我有个不情之请,不知道您是否愿意担任班组的顾问?特别是在我推行新措施时,帮我把把关。”
这个提议让李哥明显感到意外。他沉默了一会儿,最后点了点头:“我可以给你提建议,但具体决策还是你来。”
虽然这次谈话没有完全化解两人之间的矛盾,但至少打破了持续数周的僵局。当两人一起走出休息室时,站厅里还未下班的几个同事都投来惊讶的目光。
第二天一早,林晓梦在班前会上宣布:“经过与李班长讨论,我们对交叉复核制度进行了一些调整。今后该制度只在平峰期执行,高峰期以保证通行效率为主。”
这个决定赢得了同事们的一致赞同。更让大家意外的是,李哥主动补充道:“晓梦的这个制度初衷是好的,我们现在做的调整是为了让它更符合实际工作需要。大家有什么建议,还可以继续提。”
班前会后,小王悄悄问林晓梦:“晓梦,你和李哥和好了?”
林晓梦笑了笑:“我们本来就没有什么深仇大恨,只是管理理念有些不同而已。”
在接下来的工作中,林晓梦注意到李哥的态度有了微妙的变化。他不再对她的决策冷嘲热讽,偶尔还会提出建设性意见。虽然两人远未到推心置腹的程度,但至少建立了基本的工作默契。
午休时,林晓梦收到陈默发来的消息:“听说你昨天和李哥长谈了?”
林晓梦有些惊讶:“消息传得这么快?”
“站里没有秘密。”陈默回复道,“做得很好,主动沟通是解决矛盾的第一步。”
“谢谢,但我做得还不够。”林晓梦回复,“这只是个开始。”
下班后,林晓梦在笔记本上详细记录了这次谈话的收获:
“真诚是打开心门的钥匙。
倾听比说服更有力量。
经验是宝贵的财富,尊重前辈就是尊重历史。
改变需要循序渐进,不能一蹴而就。
管理不是非此即彼,而是在对立中寻找统一。”
写完这些,她轻轻抚摸着窗台上的小木雕麻雀。在台灯的光线下,那只小麻雀仿佛活了过来,眼中闪着智慧的光芒。
她想起李哥说的那句话:“既要坚持对的,也要懂得妥协。”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智慧?就像那位老工匠雕刻木雕,既要遵循木头的纹理,又要塑造理想的形态。
手机震动了一下,是妈妈发来的消息:“女儿,这周末回家吃饭吗?你爸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排骨。”
林晓梦心里一暖,回复道:“回,明天下午就回去。”
家的温暖,永远是她最坚实的后盾。无论在外经历多少风雨,家永远是那个可以安心停靠的港湾。
夜深了,林晓梦却毫无睡意。她翻开陈默送的管理书籍,在“冲突管理”那一章做了重点标记。今天的谈话让她明白,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,才能真正发挥作用。
成长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,但有挫折,有教训,也有收获。今天的这次谈话,就是她管理之路上重要的一课。
窗外的月光洒进房间,为那只小木雕麻雀披上了一层银辉。林晓梦轻轻将它握在手中,感受着那份历经岁月打磨的温润。
明天的太阳升起时,她将继续她的旅程,带着新的领悟,新的智慧。前路或许依然坎坷,但她已经学会了如何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加从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