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五的傍晚,地铁站的喧嚣逐渐平息。最后一班列车驶离站台后,站厅里只剩下清洁工推着清洁车发出的轱辘声。林晓梦站在3号安检口旁,看着李哥正在锁安检机的柜门。
“李哥,有空聊几句吗?”她的声音在空旷的站厅里显得有些单薄。
李哥的动作停顿了一下,没有回头:“有什么事就在这儿说吧。”
“我想请教您一些班组管理的问题。”林晓梦斟酌着用词,“您经验丰富,一定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。”
这句话让李哥终于转过身来,脸上带着些许讶异。他打量了林晓梦一会儿,点了点头:“去休息室吧。”
休息室里,日光灯发出轻微的嗡嗡声,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。林晓梦为李哥倒了杯热水,放在他面前的桌子上。这个细小的举动让李哥的表情柔和了些许。
“李哥,您休假这段时间,班组经历了不少变化。”林晓梦开门见山,但语气平和,“我推行了一些新的工作方法,可能有些操之过急,导致大家不太适应。”
李哥抿了口水,不置可否:“你是代理班长,有权做这些决定。”
“但我发现,没有您的指导和帮助,很多工作推进起来确实很困难。”林晓梦诚恳地说,“比如交叉复核制度,初衷是为了减少漏检,但现在看来增加了大家的工作负担。”
李哥挑了挑眉,似乎没料到林晓梦会主动承认问题。
林晓梦继续道:“我反思了一下,可能我太专注于解决问题,却忽略了大家的感受。您管理班组这么多年,一定有很多经验可以教我。”
这番坦诚的话打破了李哥的防御。他放下水杯,语气缓和了些:“管理不是想当然。你那些从书上看来的理论,在实际工作中未必行得通。”
“您说得对。”林晓梦点点头,“所以我特别需要您的指导。比如说,如何在提高效率和减轻负担之间找到平衡?”
李哥沉思片刻:“你那个交叉复核,想法不错,但太理想化。高峰期人都忙不过来,哪还有精力互相监督?平峰期又没必要。”
“那您觉得应该怎么改进?”
这个问题让李哥愣了一下。他原本准备了一套反驳的说辞,却没想到林晓梦会虚心求教。
“可以分时段执行。”李哥不自觉地进入了讨论状态,“高峰期简化流程,确保通行效率;平峰期严格执行,加强培训。特殊情况特殊处理,不能一刀切。”
“这个建议很好。”林晓梦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认真记录,“还有,我注意到最近团队士气不太高,您觉得是什么原因?”
李哥哼了一声:“你一下子推行太多改革,大家吃不消。我们这些老员工,习惯了原来的工作方式,突然要学这么多新东西,难免有情绪。”
“是我考虑不周。”林晓梦坦然承认,“那您觉得,我们应该优先改进哪些方面?哪些可以暂缓?”
这个问题打开了话匣子。李哥开始详细分析班组现状,从人员分配到工作流程,从设备维护到考核标准。林晓梦发现,尽管李哥对她的管理方式有意见,但对班组的情况了如指掌,提出的建议也都很中肯。
“说实话,你刚来的时候,我就看出你是个好苗子。”李哥突然话锋一转,“认真负责,肯动脑筋。但是晓梦啊,管理不仅仅是要把事情做好,还要把人带好。”
“我明白。”林晓梦轻声说,“这也是我最需要学习的地方。”
“我在地铁系统干了十几年,从最基层做起,见过太多像你这样的年轻人。”李哥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,“一开始满腔热情,想要改变一切,最后要么碰得头破血流,要么被同化。”
“那您觉得我应该怎么做?”
李哥深深看了她一眼:“既要坚持对的,也要懂得妥协。既要推动改变,也要尊重传统。这个度,需要你自己去把握。”
谈话进行了一个多小时,从班组管理聊到个人发展,从工作困难聊到职业理想。林晓梦发现,卸下防御的李哥,其实是个经验丰富且深思熟虑的前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