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4章 找到了!那条黑气的根源,正是这位铁面无私的林书记!(1 / 2)

陈默走在省委家属大院的林荫道上,冬日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枝桠,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他的脚步不疾不徐,内心却已是波涛汹涌。

监察委!

专门负责查处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的超级机构!

如果说政法委是维护秩序的盾,那监察委,就是斩断腐败的剑!

而苏晴的舅舅,一位在监察委身居高位的领导,一个连亲外甥女都评价为“古板”、“不爱笑”、“职业病”的铁面人物……

这不正是他梦寐以求的,那把最锋利、最坚硬、最不懂得妥协的,斩向盘龙山庄的利剑吗!

陈默的嘴角,终于勾起了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。

他甚至不需要去查这位“舅舅”叫什么名字,官居何职。因为他知道,自己很快,就会找到一个让他主动来找自己的方法。

走出省委家属大院的瞬间,陈默整个人的气场都变了。那份温和、谦逊的伪装,如潮水般退去。取而代之的,是猎人锁定目标后,那种冰冷、专注、且带着一丝嗜血的兴奋。

他没有立刻打车,而是沿着路边,慢慢地走着。金陵这座六朝古都,历史的尘埃与现代的繁华交织在一起,高楼大厦的缝隙里,总能看到一些古旧的墙砖和飞檐。

他抬头看了一眼不远处一座正在修复的古塔,目光变得无比锐利。

龙傲天,你以为你用钢筋水泥,就能筑起一座不倒的王国吗?

你错了。

这个国家,真正的根基,是埋藏在泥土之下的历史,是流淌在血脉里的传承。

你动了不该动的东西。

陈默走到一个僻静的公交站台后,从口袋里拿出了那部黑色的加密手机。他没有立刻联系夜莺。他先是通过政研室的内部渠道,用一个无关紧要的理由,查询了省监察委员会的领导班子名单。

很快,一个名字跳入了他的眼帘。

林建城,省委常委、省纪委书记、省监察委员会主任。

照片上的男人,五十岁出头,面容清瘦,鼻梁上架着一副无框眼镜,眼神锐利如鹰,嘴唇紧紧地抿着,天生就带着一股不怒自威的肃杀之气。

就是他了。

陈默将这个名字,以及他那张不苟言笑的脸,深深地刻在了脑子里。

然后,他才点开了与夜莺的加密对话框。他没有像往常一样,询问龙傲天的资金流向或是犯罪网络。他的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敲击,发出了一道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指令。

指令的内容,精准、简短,却又透着一股匪夷所思的意味。

【目标:金陵市盘龙山庄及其周边区域。】

【任务:搜寻其在历次建设、扩建工程中,所有关于破坏、掩埋、损毁历史古迹、古代墓葬、明清建筑遗址及未登记在册的文物点的相关证据。】

【形式:包括但不限于工程图纸、内部文件、知情人证言、前后对比照片、卫星地图变更数据……】

【优先级:最高。】

信息发送成功。

陈默收起手机,抬头望向盘龙山庄所在的方向。那里,夕阳正缓缓落下,将半边天都染成了血一般的红色。

他知道,一场真正的风暴,即将在那片看似固若金汤的土地上,酝酿而成。

而他,就是那个召来风暴的人。

脑海中,人情账本那古朴的书页无风自动,飞速翻过。自从进入省城金陵府,他便察觉到,在这座龙盘虎踞的城市上空,代表着一省气运的璀璨金光之中,始终缠绕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黑气。

这股黑气,如附骨之疽,虽然微弱,却坚韧无比,盘踞在金光的核心,不断侵蚀着整座城市,乃至整个江东省的运势。

他之前一直以为,这股黑气的源头,是龙傲天和他背后的黑恶势力。

直到此刻,他才豁然开朗。

龙傲天,不过是这股黑气在地面上投下的一个狰狞的影子。真正的根源,是那个默许、纵容甚至与之为一体的保护伞——省政法委书记,周正龙!

一个执掌一省司法大权的省委常委,与黑恶势力勾结,这本身就是对“法治”二字的巨大玷污,是足以动摇一省根基的毒瘤。这才是那股黑气的真正本体。

想要斩断这股黑气,靠他自己,一个从下面借调上来的小角色,正面硬撼,无异于螳臂当车。即便是加上丁文华和整个政研室,也最多只能掀起一点浪花,根本无法伤其筋骨。

想要对付一个省委常委级别的巨擘,就必须动用同等级别,甚至更高级别的力量。

而对付黑恶势力与腐败分子,最好的武器,从来都不是另一股势力,而是党纪国法本身。

林建城!

这个名字,在陈默的脑海中,如同洪钟大吕,轰然作响。

省纪委书记,省监察委主任。

这两个头衔,本身就代表着党内最锋利的一把戒尺,和国家机器中最无情的一柄手术刀。

更重要的是苏晴口中对他舅舅的评价——“古板”、“职业病”、“较真”、“因为古迹被毁而大发雷霆”。

这些在亲人眼中的“缺点”,在陈默看来,却是最宝贵的品质。

这说明林建城是一个有坚定信仰和政治洁癖的人。他不是一个纯粹的政客,而是一个真正的卫道者。这种人,一旦认准了某件事是错的,是违背了他心中原则的,他就会像一头认死理的公牛,无论前面是万丈悬崖还是铜墙铁壁,都会毫不犹豫地撞上去。

对付这种人,用利益去拉拢,用人情去疏通,都是下下策,甚至会引起他的反感和警惕。

唯一的办法,就是给他一个他无法拒绝、且必须去做的理由。

而“龙傲天为搞开发,炸毁历史古迹”,这件事,简直就是为林建城量身定做的“投名状”!

它完美地击中了林建城所有的“痛点”:

第一,这是对历史文脉的践踏,触及了他作为知识分子和高级干部的文化底线。

第二,这背后必然牵扯到官商勾结和地方保护主义,触及了他作为纪委书记的职业底线。

第三,这种无法无天的行为,是对党纪国法的公然挑衅,触及了他作为一名党员的信仰底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