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束和秦雪的通话,陈默没有一丝迟疑,立刻拨通了另一个号码。
办公室里很安静,只有他指关节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,像一枚枚落下的棋子,冷静而精准。电话响了三声,被迅速接起,那头传来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声音,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崇拜和热情。
“默哥!你终于想起我了!我还以为你把我这号人给忘了呢!”
是张子扬。
自从上次联手揪出县政府信息系统的惊天漏洞后,这位县长外甥就把陈默当成了偶像。在他眼里,陈默简直就是技术与权谋的完美结合体,一个行走在体制内的bug级存在。
“怎么会,最近镇里项目忙,没顾上。”陈默笑了笑,声音温和,没有半点求人的架子,“子扬,有个事,想请你帮个忙。”
“默哥你尽管说!上刀山下火海,我眉头都不皱一下!”张子扬把胸脯拍得“邦邦”响。
“没那么夸张。”陈默的语气变得严肃了些,“是件挺棘手的事,涉及到榕城市里的关系,尤其是教育系统那块,你熟不熟?”
电话那头的张子扬明显愣了一下:“榕城?教育系统?默哥,那可是市里啊,我……我就是县里一个搞技术的,哪够得着那边。”
“你够不着,但你舅舅或许够得着。”陈默点到即止。
他没有直接让张子扬去找县长,那是把人架在火上烤。他只是提出一个可能性,一个聪明的晚辈,自然知道该如何向长辈转述。
果然,张子扬沉默了几秒,立刻领会了陈默的意思。这不仅仅是陈默个人的请求,这背后牵扯到的是青石镇的重点项目,是整个云山县的政绩。帮陈默,就是帮他舅舅。
“默哥,我明白了!你等我消息,我这就去问问!我舅舅以前在市里待过,应该有老同事老朋友在那边。”张子扬的语气瞬间变得郑重起来。
挂了电话,陈默并没有闲着。他站起身,走到窗边,看着楼下忙碌的施工队和来来往往的村民,脑海中的【人情账本】星图,正在飞速运转。
赵立新打的是一张“资源牌”,用他身处上位的阶级优势,拿出陈默这个乡镇干部无法企及的资源,对林晚进行降维打击。
对付这种阳谋,硬碰硬是最蠢的。你不能变出一套学区房,但你可以让学区房变得不再是唯一选项,甚至不再是最佳选项。
赵立新以为他给的是“恩情”,是一种施舍。
那陈默就要让林晚明白,她所应得的,是“尊重”,是她作为顶级人才本就该享受的“待遇”。
一个小时后,张子扬的电话打了回来,声音里透着兴奋。
“默哥!成了!我舅舅说,市教育局的副局长,是他党校的同学,关系铁得很!他已经打过招呼了!”
“打了招呼,然后呢?”陈默平静地问。
“然后……然后我那同学叔叔说,这事儿不好办,市一小的特批名额,今年一个都没有。翰林居的房子,更是想都别想。”张子扬的声音一下子蔫了下去。
陈默的嘴角却微微上扬。
官场上的“不好办”,很多时候翻译过来就是“得加钱”,或者“得换个路子”。如果对方直接说“办不了”,那才是真的没戏。
“他有没有说,什么情况‘好办’?”陈默循循善诱。
“啊!对!”张子扬一拍大腿,“他说,虽然特批的路子堵死了,但市里今年为了吸引高新企业和高端人才,出了个新政策,叫‘榕城人才绿卡’。凡是被认定为a类或b类引进人才的专家,子女入学可以直接由市教育局统筹安排,享受最优教育资源,不用管什么学区!”
陈默的眼睛亮了。
这才是王道!
赵立新走的是歪门邪道的“特批”,是见不得光的权力交易,拿出来都会让人心虚。
而陈默要走的,是光明正大的“政策”,是写在红头文件里的“优待”。
“那个服装厂项目,是不是市里挂了号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?”张子扬在那头补充道,“我同学叔叔说了,只要项目方出具一份申请,证明林设计师是项目的核心技术专家,是不可或缺的引进人才,再把她的履历报上去,评个b类人才,问题不大!到时候,别说市一小,就是想上市里最好的国际学校,都能协调!”
“子扬,干得漂亮。”陈默由衷地夸了一句,“这个人情,我记下了。”
“嘿嘿,默哥你这就见外了!”
挂断电话,陈默立刻打给了秦雪。
“事情有眉目了。你现在什么都别做,也别跟林晚透露半个字。帮我个忙,告诉我她女儿在哪所学校借读,放学时间是几点。我想,有些事,当面谈,比隔着电话更有诚意。”
……
下午四点半,榕城第二实验小学的门口,已经挤满了接孩子的家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