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1章 麦子熟了,该回家了(1 / 2)

他的双脚,就这样固执地、缓慢地探向床下,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决绝。

李娟的心猛地一紧,下意识地要去搀扶,手却在半空中停住了。

她看到陈景明脸上没有一丝病态的虚弱,只有一种近乎神圣的专注。

他不是在下床,他是在回应一个遥远的、只有他能听见的召唤。

“景明,你的脑部还有淤血,医生说绝对不能……”

“娟儿,”陈景明打断了她,声音嘶哑却异常坚定,“地基……他们是不是已经打好了?”

他的眼睛空洞地“望”着窗外,那个方向,是家的方向。

李娟瞬间明白了。

他要回去。

不是“想”回去,是“必须”回去。

那个在记忆深海里打捞起完整过去的陈景明,需要一块真实的土地,去确认自己脚下的根。

她没有再劝,只是转身快步走出了病房。

半小时后,她回来时,手里多了一根精心打磨过的竹制导盲杖。

杖身光滑温润,顶端却镶嵌着一枚黄铜质地的小东西,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。

那是一枚按照老照片复刻的、早已消失的陈家村小学的校徽。

“我替你办了出院,”李娟将竹杖递到他颤抖的手中,“我陪你回去,我们一起。”

陈景明握住竹杖,指尖抚过那枚冰凉而熟悉的校徽,仿佛握住了一截跨越三十年的时光。

当载着他们的车缓缓驶入陈家村的村口,陈景明几乎是挣扎着下了车。

他拒绝了李娟的搀扶,只是拄着那根竹杖,凭借着记忆与风中的声音,一步步、无比精准地走向小学重建的工地。

王强和工人们都停下了手里的活,远远地看着。

没有人上前,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,仿佛在见证一场庄严的仪式。

陈景明停在工地边缘,那里,一块巨大的奠基石刚刚安放完毕。

他俯下身,伸出右手,用竹杖的顶端,那枚复刻的校徽,轻轻触碰在那块粗糙而坚硬的石头上。

触碰的瞬间,异变陡生。

陈景明的皮肤表面,骤然泛起一层肉眼可见的涟漪,如同平静的水面被投入了亿万颗石子。

一股庞大到无法想象的情绪洪流,顺着那枚校徽,沿着竹杖,疯狂地涌入他的身体!

那不是幻觉。

那是昨夜,陆家嘴那面二维码墙被清除前,最后扫码的数万人的情绪回流。

他“看”到了。

一个穿着西装的女孩在深夜的地铁站,攥着手机,对着屏幕上金色的麦田,无声地流泪,嘴唇翕动着:“妈,我不是不孝,我只是……回不去了。”

一个疲惫的程序员在格子间里,默默删掉了写好的辞职信,然后从抽屉最深处翻出一张早已泛黄的童年照片,用胶带贴在了显示器的一角。

照片上,他正骑在父亲的肩头,背后是无垠的麦浪。

他“听”到了。

一个声音在说:“我每天跑一百二十单,就为了给儿子买一双不会被同学笑话的球鞋。”

另一个声音在叹息:“谈了八年的女朋友,就因为我买不起这扇窗外的风景,昨天……分手了。”

无数个声音,无数段人生,汇成一股悲伤、坚韧而又滚烫的河流,冲刷着他的感知。

这些不再是冰冷的“标签”和被规划的“人生剧本”,而是活生生、会痛会哭的灵魂。

陈景明再也支撑不住,靠着那块奠基石缓缓坐倒在地。

他那双看不见的眼睛里,第一次流下了清澈的泪水。

他对着身边同样被这一幕震撼到无言的李娟,轻声说:“娟儿,我明白了……原来我们不是被看见了,是终于……敢看自己了。”

上海。

李娟正在为她筹备的“失落名字展”整理新增的展区资料。

快递员送来一个没有任何寄件人信息的包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