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6章 我们不交赎金(1 / 2)

他将光标悬停在赵美玲的头像上,那个女人在精心修饰过的全家福里笑得体面而疏离。

陈景明闭上眼,脑海中浮现出她在会议上强作镇定、指甲却深陷掌心的模样。

他用尽全力,将意识凝聚成一个词,在心中默念:“勇气。”

一瞬间,桥洞机房里所有的服务器风扇声似乎都消失了,只剩下一种源自遥远记忆的、麦秆被风吹断的清脆声响。

他感到左手食指的指尖传来一阵针扎般的剧痛,随即迅速变得麻木,仿佛被冬日的寒霜冻僵,彻底失去了知觉。

与此同时,他“看”到赵美玲头像上那个【体面癌晚期】的血色标签,如同风化的墙皮,寸寸崩裂,底下露出一行微弱却倔强的白色小字:【我也想说实话】。

接着,是小舟的爸爸。

那个在群里发出第一声呐喊,却又迅速被生活重压淹没的男人。

陈景明看着他粗糙的、带着疲惫的头像,仿佛能闻到他身上混合着汗水与廉价香烟的味道。

他低语:“尊严。”

这一次,是左手中指。

一股更尖锐的、仿佛骨节被强行抽离的痛感传来,紧接着便是死寂般的麻木。

男人头像上那个灰暗的【屈辱隐忍】标签,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猛地撕开,下方一行滚烫的字浮现出来:【我可以不跪着养娃】。

最后,是那个年轻的班主任,李老师。

照片里的她,戴着黑框眼镜,眼神里满是躲闪与挣扎。

陈景明轻唤出那个词:“良知。”

左手无名指,像是被烧红的烙铁烫过,神经在一阵剧烈的痉挛后,归于沉寂。

李老师头像上那个【被迫服从】的标签,短暂地褪色、透明,化为一行颤抖的字迹:【我想救他们】。

三根手指,如同三截枯死的树枝,毫无知觉地垂着。

陈景明喘着粗气,额头渗出冷汗

第二天清晨,死寂了一夜的“实验小学精英家长群”里,一条消息打破了黎明前的平静。

发布者,正是家委会主席赵美玲。

“各位家长,经过我与几位家委成员的多方核实,‘启航未来’海外研学项目并未在县教育局正式备案,且在动员过程中,存在利用集体氛围进行强制摊派的嫌疑。作为家委会主席,我正式提议,立即暂停该项目的一切集资与执行工作,等待官方调查结果。请各位慎重考虑。”

群里陷入了长达半小时的死寂。

每个盯着手机屏幕的家长,都能想象到这条消息背后掀起的惊涛骇浪。

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,小舟的爸爸发出了一段长长的文字。

“我是小舟的爸爸,一个开网约车的。昨晚为了凑那三万块钱,我接了个去邻市的夜单,开到半夜犯困,差点连人带车冲进沟里。那一刻我突然想明白,我不懂什么哈佛牛津的国际视野,我只知道,一个把爹妈往死路上逼才能走出去的孩子,他这辈子也走不远。这钱,我们不交了。我不希望我儿子将来回忆起童年,全是父母为了凑钱而吵架、奔命、差点没命的画面。对不起,我给我们家拖后腿了。”

文字的最后,他附上了一张手机截图,是他网约车平台的后台数据,昨夜的接单时长是惊人的14个小时,收入却只有三百多元。

这条长文像一颗投入深潭的巨石。瞬间,上百个点赞亮起。

“我是开小超市的,利润越来越薄,这是我上个月的流水,我也撑不住了。”

“我在厂里上班,两班倒,一个月四千五,这是我的工资条。孩子的未来重要,但我们全家也得先活着。”

“我……”

一个个深藏在“精致中产”面具下的真实收入截图,像一张张血淋淋的投名状,被家长们决绝地抛进了群里。

虚假的体面被撕碎,露出的是一代人被房贷、消费、育儿三重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的真实面孔。

几乎是同一时间,王强的行动也如同一把锋利的尖刀,直插敌人腹地。

他带着两个穿着城管旧制服的装修队兄弟,以“文化市场联合执法”的名义,突击检查了学校周边的所有打印店。

在一家不起眼的店里,他们当场查获了大量未来得及销毁的“启航未来”宣传单印刷底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