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9章 我妈说根不能剪(2 / 2)

陈景明回到出租屋,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撬下sd卡。

读取之后,他感到了彻骨的寒意。

里面不是代码,而是“人生剧本优化系统”最原始的训练集——数海方舟数千名员工最隐私的心理测评、消费记录、社交关系链,甚至包括他们伴侣的出轨记录。

更惊人的是,每一个数据包的末尾,都附带着一句语音批注,来自钱志雄本人,冷静,不带一丝情感:

“这个,原生家庭有负债,抗压性强,但晋升欲望会异化,列入观察。”

“这个,近期搜索离婚律师,有家庭解体风险,离婚概率78%,裁了。”

“这个,有抑郁倾向,别提拔,让他自生自灭。”

陈景明没有选择将这些数据直接公之于众。

他知道,那只会掀起另一场血雨腥风,让无辜者受到二次伤害。

他花了整整三天三夜,将这些冰冷的数据,转码成一行行破碎、无序、却充满了真实痛感的诗歌。

他匿名投稿给了一家前卫的文学杂志,诗集的名字叫《他们说我注定失败》。

一周后,这本薄薄的诗集,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登上了网络畅销榜。

评论区里,没有对具体人物的猜测,只有一行行刷屏的留言:

“第四十三页第三行,那是我。原来我不是不够努力,我只是早就被算计。”

“我哭了,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人在深夜怀疑人生,原来我们是一群人。”

“这不叫诗,这叫墓志铭,一个时代的墓志铭。”

就在诗集爆火的那个晚上,陈景明接到了妹妹小米从深圳打来的电话,背景音里,是老家母亲织毛衣时,竹针碰撞的清脆声响。

“哥,我们实习生组,决定明天集体辞职。”小米的声音听上去有些疲惫,但更多的是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。

她说,公司刚刚推行了一套“情绪稳定指数”的考核系统,ai通过办公室的摄像头,实时分析每个员工的面部微表情,并以此打分,分数过低者将被约谈。

“太荒谬了,”小米说,“我妈昨天还跟我视频,一边织毛衣一边念叨,说城里人真奇怪,连哭都要看kpi了?哥,我突然觉得我妈说得对。”

听着电话那头熟悉的竹针声,陈景明忽然彻底明白了。

真正的反抗,从来就不在代码里,不在服务器里,而在那一声声不肯被静音的、充满烟火气的日常里。

他挂掉电话,将妹妹的骨灰盒从柜子里取出,轻轻放在书桌旁。

他打开一个空白文档,敲下了第一行字:

“所谓觉醒,就是终于敢对那台无所不知的机器说——我疼。”

梅雨季不期而至,连绵的阴雨让那株在停车场缝隙里长出的野麦倒伏了一片。

王强开着他的破皮卡赶到时,正蹲在泥水里,小心翼翼地用细绳想把麦苗扶起来。

手机响了,是一条视频消息,来自二锤。

视频里,他那个辍学的弟弟,正坐着轮椅,在“野草工坊”那个废弃粮仓的门口,吃力地挖着坑,种下一排向日葵种子。

二锤的配音带着浓重的口音:“强哥,你说麦子能活,那花儿……是不是也能活?”

王强看着视频,眼眶一热。

他抬起头,看见陈景明撑着一把黑伞,正朝他走来,怀里还抱着一台沉重的旧式针式打印机。

“老周给的,”陈景明言简意赅,“他说,这玩意儿能把所有被删掉的记录,一个字一个字地,重新砸在纸上。”

话音未落,李娟的车也停在了路边。

她从后备箱里拎出三大包沉甸甸的东西,走过来,雨水打湿了她的风衣。

“我妈让我带来的,”她把袋子放在地上,里面全是饱满的种子,“她说今年雨水好,地不能闲着,该种了。”

三个人,就这样站在滂沱的雨中,沉默地望着那片泥泞里的微弱绿意。

没有人再提“成功”,也没有人再谈“未来”。

他们只是站着,像三株被雨水打湿,却始终没有弯折的麦子。

夜深了,陈景明回到他那间月租两千的出租屋。

雨水顺着窗沿渗进来,在地板上积了一小滩。

他用最后的积蓄支付了“播种者资料馆”的房租和那台打印机的费用,此刻兜里比脸还干净。

他看着手机银行app里只剩下两位数的余额,自嘲地笑了笑。

至少,心是满的。

他关掉银行app,习惯性地点开短信,想清理一下垃圾信息。

屏幕亮起,一条刚跳出来的银行官方通知,静静地躺在收件箱的最顶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