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妾的问话像是一记重锤敲在曾健的心头,是该清理杂草了。
“管家!立刻去请营缮司郎中过来!”曾健吩咐道。
营缮司郎中被尚书家管家叫醒,还带着几分醉意。揉着惺忪睡眼跨进曾府门槛时,寒夜的冷风灌进裘皮衣领,才彻底清醒过来。
穿过影壁墙,廊下灯笼将他的影子拉得老长,管家一言不发地在前引路,脚步声在空荡荡的回廊里回响,像极了催命的鼓点。
推开书房门,曾健背对着他立在窗前,手中握着半截烧剩的蜡烛。
“郎中来了!”
曾健声音有些和蔼可亲,可是在郎中心里确实如丧考妣,尚书大人越是客气,说明事情越发大。
“曾相公,这深更半夜,卑职……”
“有些事,你要担起来,工不不可一日无事主。”
“还请相公明示,要下官担什么,下官需要担什么。”郎中声音颤抖。
“回去吧!”曾健缓缓挥挥手,声音中带着几分落寞。
寿宁侯府
张锐轩来到自己便宜父亲的书房。
“爹,我们是不是有很多盐引?”张锐轩问道。
“终于知道关心自家产业了,你那个煤铁集团做的再大,也是陛下的产业,没啥意思,正好这次退出,做我们自己家的事业。”张和龄劝道。
“那不行,几十万的生计在儿子身上,现在不是退缩的时候。”
“盐引是有几千张,不过那个东西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,先一个长芦盐场没有那么多盐,还有就是长芦盐场就是有盐,可是百姓也用不了那么多盐,人不能把盐当饭吃。各地都督盐道都有自己路子,我们根本插不上手。”张和龄每年确实能得到几千张盐引,大明一张盐引400斤。
可是,实际上根本得不到多少钱,作为大明唯一可以无限印盐引男人朱佑樘,他的盐引不白拿。需要给钱的,勋贵们将盐引转手给盐商,加上边境捐输的盐引。
整个大明盐政乱的如丝如麻,没有一个人理的清,大家都收不到钱。
张和龄只是拿到盐引就卖给大商人,挣一点差价。有的商人手里积压很多盐引,根本没有收盐引的意思。
一引四百斤,可以弄出三千斤以上的碱,只是现在大明不会制作而已,其实盐制作碱原理很简单,高中化学就有介绍。
卤砂是大明药房中常用的一种中药矿物,其实就是氯化铵,在侯氏制碱法之前都是氯化铵制碱法。
氯化铵加上食盐加上二氧化碳加上生石灰就可以源源不断生产纯碱。
具体办法就是将氯化铵和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。氨气注入饱和食盐水,通入二氧化碳,就可以得到小苏打和氯化铵这个副产品。
实际上就是通过食盐和生石灰还有二氧化碳来得到小苏打,氨气就是一个中间催化剂一样的消耗并不多。
就这样大明第一家制作碱厂在京师正式成立,挂靠在大明煤铁集体名下成为第五分厂,生产纯碱,小苏打和火碱三种产品。
这些都是工业纺织印染皮革工业的原料。
经过几天时间调查,刑部尚书终于呈上了弘治十七年第一大案的调查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