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提议出乎意料地受到了欢迎。大家认真地写着,有的人还写了满满一张纸。林晓梦收集起来,大致浏览了一下,发现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:考核制度不合理、培训不足、设备老化、乘客沟通困难...
“我会把这些整理出来,找机会向上面反映。”她郑重地承诺。
“晓梦,说实话,刚开始你要搞这个交叉复核,我们都挺反感的。”张姐突然说,“觉得你又是一个想要讨好领导,不管下面人死活的。”
林晓梦心里一紧,这正是她最担心的问题。
“但现在看你这么用心听大家说话,我觉得可能误会你了。”张姐继续说道,“你要是真能帮我们反映这些问题,那个交叉复核试点,我们配合你就是了。”
这番话让林晓梦既感动又惭愧。她原本是带着“管理”的目的来组织这次活动的,但现在她发现,真诚的交流远比任何管理技巧都重要。
“谢谢张姐,谢谢大家。”她诚恳地说,“我确实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。以后有什么想法,欢迎大家随时跟我说。”
聚会持续了一个多小时,大家才陆续离开。林晓梦留下来收拾残局,心里却充满了力量。今天虽然没有解决任何具体问题,但她感觉到,那堵横在她和同事们之间的冰墙,开始有了融化的迹象。
收拾完毕,她独自坐在休息室里,翻看着收集来的便签。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里,是一个个真实而具体的困扰:
“希望雨天能有备用的制服替换”
“建议每个月有一次心理疏导”
“安检机老化经常卡包,能否更换?”
“希望领导也能来体验一下早晚高峰的工作强度”...
这些看似细小的问题,却是影响大家工作质量和幸福感的关键。林晓梦突然明白了什么是“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”——真正的管理,不是高高在上地制定规则,而是深入一线,了解并解决这些实实在在的困难。
她拿出手机,给陈默发了条消息:“今天的团队建设很成功,谢谢你给我的启发。”
陈默很快回复:“为你高兴。记住,真诚是最好的管理工具。”
看着这条短信,林晓梦不禁微笑。是啊,真诚——这个最简单却也最容易被遗忘的品质。
窗外,夜幕已经降临。林晓梦收拾好东西,准备离开。在关灯前,她最后看了一眼这个小小的休息室。今天,这里不再只是一个冰冷的临时休息场所,而是变成了一个温暖的交流空间。
走在回家的路上,她想起了刚才小王对她说的话:“晓梦,你今天让我想起了刚入职时的自己——对工作充满热情,相信一切都会变得更好。”
这句话让她深思。是啊,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很多人都失去了最初的那份热情和信念。而她,愿意做那个重新点燃希望的人。
回到宿舍,她在笔记本上郑重地写下:
“团队建设的核心不是形式,而是心与心的交流。
管理的本质不是控制,而是服务。
变革的成功不是靠强制,而是靠共识。”
写完这些,她轻轻合上笔记本。窗外,城市的灯火如星河般璀璨。明天,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她,但此刻的她,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和希望。
那只小木雕麻雀静静地立在窗台上,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。林晓梦轻轻抚摸它细腻的羽毛,仿佛能感受到老工匠倾注其中的心血与温度。
也许,管理一个团队就像雕刻一件木雕——不能急于求成,而要顺着纹理,耐心打磨。而今天,就是那第一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