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5章 萧承轩:藏书阁里探学海(四)(1 / 2)

马致远的《汉宫秋》讲述了王昭君出塞的故事,剧本将历史与艺术完美结合。梅花酒:呀!俺向着这迥野悲凉。草已添黄,兔早迎霜。犬褪得毛苍,人搠起缨枪,马负着行装,车运着糇粮,打猎起围场。他他他,伤心辞汉主;我我我,携手上河梁。他部从入穷荒,我銮舆返咸阳。返咸阳,过宫墙;过宫墙,绕回廊;绕回廊,近椒房;近椒房,月昏黄;月昏黄,夜生凉;夜生凉,泣寒螀;泣寒螀,绿纱窗;绿纱窗,不思量!

这段唱词将离别的悲伤表现得淋漓尽致,语言优美,节奏感强。书中详细分析了马致远的创作特色,他善于用景物描写来烘托气氛,营造意境。

王实甫的《西厢记》是爱情剧的经典之作。原来姹紫嫣红开遍,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。良辰美景奈何天,赏心乐事谁家院!朝飞暮卷,云霞翠轩;雨丝风片,烟波画船——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!

这段唱词出自《西厢记》的游园惊梦一折,描写了崔莺莺在花园中看到春天美景时的感慨。语言华丽,意境优美,将少女的心事表现得含蓄而动人。

汤显祖的《牡丹亭》是明代传奇的巅峰之作。原来姹紫嫣红开遍,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。良辰美景奈何天,赏心乐事谁家院!(注:此处与《西厢记》有重复,应为《牡丹亭》的一折)

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,超越了生死的界限,体现了汤显祖的哲学思想。情不知所起,一往而深。生者可以死,死可以生。生而不可与死,死而不可复生者,皆非情之至也。

这段话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名句,表达了汤显祖对爱情的独特理解。书中详细介绍了《牡丹亭》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,汤显祖在创作时融入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哲学思考,使这部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。

小说区域收藏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精华。从《三国演义》《水浒传》《西游记》《红楼梦》四大名着,到《聊斋志异》《儒林外史》等其他优秀作品,这里几乎涵盖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全部精华。

《三国演义》的展示区装饰得古色古香,墙上挂着三国人物的画像,有刘备的仁义、关羽的忠诚、张飞的勇猛、诸葛亮的智慧、曹操的奸雄等。中央展台上摆放着不同版本的《三国演义》,有明代的刻本,有清代的评点本,还有现代的校注本。

萧承轩翻开毛宗岗评点的《三国演义》,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,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就吸引了他的注意力。毛宗岗的评点精辟独到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。比如对刘备、关羽、张飞三人性格的分析,对拥刘反曹思想的解读,对战争场面描写的欣赏等。

书中还有大量的插图,这些插图都是明清时期的木刻版画,线条流畅,人物形象生动。比如桃园三结义的画面,三人焚香结拜,神情庄重;三顾茅庐的画面,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,诚意十足;草船借箭的画面,诸葛亮在船上饮酒,曹操的箭如雨下。

《水浒传》的展示区则充满了英雄气概。一百零八将的画像挂满了墙壁,每一位好汉都有自己独特的形象和故事。书中详细介绍了施耐庵的生平,以及《水浒传》的创作过程。

官逼民反是《水浒传》的主题,书中通过一个个英雄的故事,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。林冲的悲剧、武松的复仇、宋江的招安等情节,都反映了不同的社会问题。金圣叹的评点更是画龙点睛,他称《水浒传》为第五才子书,对书中的人物塑造、情节安排、语言艺术都给予了高度评价。

《西游记》的展示区充满了奇幻色彩。孙悟空的形象无处不在,从大闹天宫到西天取经,他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。书中不仅有小说原文,还有大量的研究资料,包括对佛教、道教思想的分析,对人物形象的解读,对故事情节的考证等。

大闹天宫是《西游记》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,孙悟空反抗天庭的故事,体现了对权威的挑战精神。皇帝轮流做,明年到我家这句话,成为了反抗精神的象征。而三打白骨精则展现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和坚定意志,唐僧的迂腐、猪八戒的懒惰、沙僧的憨厚,都通过这个故事得到了充分表现。

《红楼梦》的展示区最为精致,这里的装饰采用了大观园的风格,有亭台楼阁、小桥流水、奇花异草。墙上挂着《红楼梦》的各种版本封面,从脂砚斋评本到程高本,从手抄本到排印本,展现了这部作品的流传历程。

萧承轩翻开一本脂砚斋评点的《红楼梦》,立即被曹雪芹的文字所吸引。满纸荒唐言,一把辛酸泪。都云作者痴,谁解其中味?这首诗道出了作者的心声。书中详细介绍了曹雪芹的家世,他出身于贵族家庭,后来家道中落,这种经历使他能够深刻地认识社会,创作出这部伟大的作品。

黛玉葬花是《红楼梦》中最动人的情节之一。花谢花飞花满天,红消香断有谁怜?游丝软系飘春榭,落絮轻沾扑绣帘。闺中女儿惜春暮,愁绪满怀无释处。手把花锄出绣帘,忍踏落花来复去。这段葬花词,将黛玉的敏感、脆弱、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书中还有大量的红学研究资料,包括对钗黛之争的分析,对宝黛爱情的解读,对贾府兴衰的探讨等。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,这些观点的碰撞,使《红楼梦》的研究更加深入。

《聊斋志异》的展示区充满了神秘色彩。蒲松龄笔下的狐鬼故事,看似荒诞,实则反映了社会现实。揭露了人的虚伪,聂小倩歌颂了纯真的爱情,批判了封建统治的黑暗。每一个故事都有深刻的寓意,让人回味无穷。

书中配有精美的插图,这些插图将狐鬼形象描绘得美丽而神秘。聂小倩的美丽善良、画皮鬼的恐怖狰狞、婴宁的天真烂漫,都通过画面得到了生动表现。

《儒林外史》则是一部讽刺小说,吴敬梓通过对儒林众生相的描写,揭露了科举制度的弊端。范进中举的故事,成为了科举制度害人的典型案例。范进不看便罢,看了一遍,又念一遍,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,笑了一声,道:噫!好了!我中了!说着,往后一交跌倒,牙关咬紧,不省人事。这段描写将范进中举后的狂喜表现得淋漓尽致,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。

书法艺术区域展示了中国书法的演变历程。从甲骨文、金文到篆书、隶书,从楷书、行书到草书,各种字体都有代表作展示。

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,这里展示的是冯承素的摹本。书法作品行云流水,笔法精妙,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神韵。永和九年,岁在癸丑,暮春之初,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,修禊事也。群贤毕至,少长咸集。此地有崇山峻岭,茂林修竹,又有清流激湍,映带左右,引以为流觞曲水,列坐其次。虽无丝竹管弦之盛,一觞一咏,亦足以畅叙幽情。

这段文字描写了兰亭雅集的盛况,书法与内容完美结合,体现了晋代文人的风雅。书中详细介绍了《兰亭序》的创作背景,以及它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。

颜真卿的《祭侄文稿》是天下第二行书,这篇文稿是颜真卿为祭奠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侄子颜季明而作。文稿中,颜真卿的悲愤之情跃然纸上,字体时而端庄,时而潦草,体现了作者情绪的起伏。维乾元元年,岁次戊戌,九月庚午朔,三日壬申。第十三叔、银青光禄大夫、使持节、蒲州诸军事、蒲州刺史、上轻车都尉、丹阳县开国侯真卿,以清酌庶羞,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。

苏轼的《黄州寒食帖》是天下第三行书,这篇作品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,反映了他当时的苦闷心情。自我来黄州,已过三寒食。年年欲惜春,春去不容惜。今年又苦雨,两月秋萧瑟。卧闻海棠花,泥污燕支雪。暗中偷负去,夜半真有力。何殊病少年,病起须已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