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5章 江南行(三)(1 / 2)

众人在竹林中歇息了片刻,便继续游览拙政园。行至“与谁同坐轩”,只见轩前临池,轩内摆着一张石桌、几张石凳,窗外便是一片荷塘,荷花盛开,香气袭人。萧景渊笑道:“这‘与谁同坐轩’名字雅致,取自苏轼的词‘与谁同坐?明月、清风、我’,倒是贴合这景致。”

李燕儿让人备了茶点,众人围坐在一起,一边品茶,一边赏荷。承悦趴在石桌上,看着水中的鱼儿游来游去,时不时投喂几粒点心碎屑。萧灵月则拿出纸笔,即兴创作了一首咏荷诗,念给众人听:“粉面亭亭立水中,绿裙轻舞沐清风。不与群芳争艳丽,只留香气满庭空。”

萧景渊闻言,赞道:“灵月这首诗写得好,既写出了荷花的形态,又道出了荷花的品格,颇有才女之风。”

萧承宇也点头道:“妹妹的诗意境清雅,对仗工整,确实难得。”

李燕儿笑着摸了摸萧灵月的头:“灵月有心了。荷花不仅美丽,更是全身是宝,刚才臣妾已经和太医说过,荷叶、荷花、莲子、莲藕皆可入药入膳。这莲子羹便是一道很好的药膳,能养心安神、健脾止泻,回头让药膳坊给孩子们多做些。”

游览完拙政园,已是傍晚时分。众人返回行宫,晚膳时,苏州知府特意备了苏州特色菜肴:松鼠鳜鱼、碧螺虾仁、响油鳝糊、叫花鸡、桂花酒酿圆子等。松鼠鳜鱼色泽金黄,外酥里嫩,酸甜可口,承悦吃得不亦乐乎;碧螺虾仁选用新鲜的太湖虾仁,搭配碧螺春茶叶炒制而成,虾仁鲜嫩,茶香浓郁,李燕儿颇为喜爱。

“这碧螺虾仁果然名不虚传。”李燕儿赞道,“虾仁富含优质蛋白,易于消化,碧螺春则能清热降火、提神醒脑,二者搭配,既美味又养生。日后惠民药局可推广此类家常菜式的药膳,让百姓在日常饮食中便能调理身体。”

苏州知府连忙躬身道:“皇后娘娘所言极是,臣已让人记下,日后会在苏州推广此类药膳做法。”

萧景渊笑道:“燕儿走到哪里,都不忘惠民之事。朕看你收集的药膳配方已有不少,回京后可整理成册,刊印发行,让天下百姓都能受益。”

李燕儿点头道:“臣妾正有此意。待回京后,臣妾便组织太医和药膳坊的嬷嬷们,将这些配方分类整理,既有针对不同地域、不同体质的药膳,也有适合日常食用的家常菜式,让百姓们能按需选用。”

次日清晨,众人前往虎丘游览。虎丘素有“吴中第一名胜”之称,相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,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,故名虎丘。虎丘山不高,但景色秀丽,古迹众多,有“虎丘十景”之说。

走进虎丘景区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“断梁殿”,殿内的大梁竟是断开的,却历经数百年而不倒,堪称建筑奇迹。承悦好奇地围着断梁殿转了一圈,问道:“母后,这大梁为什么是断的呀?它不会掉下来吗?”

李燕儿笑着解释道:“这是古代工匠的智慧,断梁殿采用了‘抬梁式’和‘穿斗式’相结合的建筑手法,虽然大梁是断的,但通过其他构件的支撑,依然稳固如山。这就像我们做人做事,遇到困难时,只要找对方法,团结协作,就能克服难关。”

承悦似懂非懂地点点头,又被殿外的石狮子吸引,拉着萧承宁的手去摸石狮子的头。

众人沿着石阶而上,来到“千人石”。千人石是一块巨大的岩石,平坦宽阔,可容纳千人而坐,相传是吴王阖闾下葬时,夫差为了保守秘密,将千余名筑墓工匠在此杀害,工匠们的鲜血渗透岩石,使岩石呈暗红色,每逢阴雨天气,岩石上的血迹便会显现,因此千人石又称“千人坐”。

萧承宇听闻这段历史,不由得感叹道:“古代帝王为了一己之私,竟残害如此多的性命,实在令人痛心。父皇,儿臣觉得,治国之道,在于仁政,只有善待百姓,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戴,国家才能长治久安。”

萧景渊点头赞许:“承宇说得没错。朕登基以来,一直以仁政为本,轻徭薄赋,与民休息,就是希望百姓能安居乐业,不再受战乱和苛政之苦。此次江南之行,朕看到百姓们生活富足,心中甚是欣慰。”

李燕儿补充道:“皇上所言极是。百姓是国家的根本,只有百姓身体康健、生活富足,国家才能繁荣昌盛。这也是臣妾为何如此重视药膳养生之事,百姓们身体好了,才能更好地劳作,才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。”

众人继续往上走,来到虎丘塔。虎丘塔始建于五代时期,是一座八角形的楼阁式砖塔,因地基不均匀和常年风雨侵蚀,塔身已向西北方向倾斜,成为“中国的比萨斜塔”。站在塔下仰望,塔身巍峨壮观,虽倾斜却依然稳固,令人叹为观止。

萧景渊与李燕儿带着孩子们登塔远眺,苏州城的美景尽收眼底。只见城内河道纵横,桥梁密布,青瓦白墙的民居鳞次栉比,远处的太湖烟波浩渺,与天空连成一片,构成了一幅壮丽的江南水乡画卷。

“苏州城果然名不虚传,‘人间天堂’之名当之无愧。”萧景渊赞道,“这里不仅景色秀丽,而且物产丰富,商业繁荣,是大靖的富庶之地。”

李燕儿点头道:“是啊,苏州的丝绸、刺绣、园林、美食,无一不令人着迷。臣妾听说苏州的女子大多心灵手巧,擅长刺绣和烹饪,尤其是苏绣,更是闻名天下。”

游览完虎丘,众人前往平江路。平江路是苏州保存最完整的古街,街道两旁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,青石板路蜿蜒曲折,河道与街道并行,乌篷船在河道中缓缓驶过,一派江南水乡的韵味。

街道上有许多特色店铺,如苏绣店、丝绸店、糕点店、茶馆等,引得众人驻足观看。在一家苏绣店,萧灵月被店内精美的苏绣作品吸引,一幅幅苏绣作品栩栩如生,色彩鲜艳,针法细腻,既有山水风光,也有人物花鸟,令人叹为观止。

“这苏绣果然名不虚传。”萧灵月赞道,“绣娘们的手艺真是太厉害了,竟能将图案绣得如此逼真。”

店主见状,连忙上前介绍道:“回公主殿下,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,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。苏绣讲究‘平、齐、细、密、匀、顺、和、光’,针法繁多,能绣出各种精美的图案。”

李燕儿看着店内的苏绣作品,心中一动,对店主道:“店主,不知你这里是否有绣着药用植物的苏绣?比如荷花、菊花、兰花等。”

店主回道:“回皇后娘娘,店内确实有此类作品,只是数量不多。”说罢,便让人取来一幅绣着菊花的苏绣,只见画面上的菊花形态各异,色彩鲜艳,栩栩如生。

李燕儿赞道:“好,这幅苏绣臣妾买下了。回京后,臣妾打算将这些绣着药用植物的苏绣挂在惠民药局,既能美化环境,又能让百姓们认识这些药用植物,了解它们的功效。”

店主连忙躬身道:“能为皇后娘娘和惠民药局效力,是小的荣幸,这幅苏绣小的送给皇后娘娘,分文不取。”

李燕儿笑道:“那可不行,买卖公平,该给的银两还是要给的。”说罢,让春桃付了银两,将苏绣收好。

众人在平江路逛了许久,买了许多当地的特产,如苏绣、丝绸、桂花糕、松子糖等。承悦则被街道上的糖画艺人吸引,站在一旁看艺人用融化的糖汁在石板上画出各种精美的图案,有龙、凤、兔子、花鸟等,栩栩如生。

“母后,我想要一个兔子糖画!”承悦拉着李燕儿的手,撒娇道。

李燕儿笑着应允,糖画艺人很快便画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兔子糖画,递给承悦。承悦宝贝地抱在怀里,舍不得吃,只是时不时舔一口。

离开平江路时,已是傍晚时分。众人返回行宫,晚膳后,萧景渊与李燕儿坐在院中,看着天上的明月,聊着此次江南之行的所见所闻。

“燕儿,此次江南之行,你收获颇丰吧?”萧景渊道,“收集了不少药膳配方和药材样本,还了解了各地的饮食习俗和百姓的健康状况。”

李燕儿点头道:“是啊,臣妾收获很大。此次江南之行,让臣妾更加深刻地认识到,养生之道,重在顺应天时地利人和。不同地域、不同体质的人,养生方法也各不相同。回京后,臣妾会尽快整理这些资料,完善惠民药局的药膳体系,让更多的百姓受益。”

萧景渊握住她的手,温柔道:“辛苦你了。朕知道你一心为民,只是切记不要过于劳累,你的身体才是最重要的。”

李燕儿心中一暖,轻轻点头:“臣妾省得,有皇上和孩子们陪着,臣妾只觉精神甚好。”

在苏州府停留了四日,众人继续沿运河前往杭州。杭州是江南的另一座重要城市,素有“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”之称,西湖更是杭州的标志性景点,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。

画舫沿运河行驶了三日,便抵达了杭州府。杭州知府早已在码头等候,引着众人前往行宫。行宫位于西湖边的孤山上,依山傍水,风景秀丽,站在院中便能望见西湖的美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