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42章 孤注一掷(1 / 1)

千年一吻 化蝶秘籍 1610 字 19小时前

豫州(汝南)的冬夜,比之神都洛阳,更多了几分深入骨髓的湿冷。越王府邸的书房内,炭火盆烧得噼啪作响,却似乎驱不散那凝结在越王李贞与其子琅琊王李冲之间的沉重寒意。

李贞身着亲王常服,坐于主位,手中紧攥着一封密信,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。信是韩王李元嘉辗转送达的,字里行间充斥着绝望的呼号与仓促的约定——共举义旗,匡复李唐。烛光映照着他已显老态的面容,眉宇间锁着化不开的忧悒与挣扎。他并非怯懦之人,身为太宗之子,高祖之孙,血脉中流淌着李唐皇室的骄傲,对武媚牝鸡司晨、步步紧逼早已愤懑填胸。然而,他更清楚现实的残酷。豫州虽是他的封地,但刺史、长史皆由朝廷任命,府兵数额有限,甲胄器械亦受管制。仓促起事,胜算几何?

“父王!”李冲的声音打破了沉寂,他年轻的面庞因激动而泛着红光,眼中燃烧着炽热的火焰,与他父亲的老成持重形成鲜明对比。“韩王叔祖信中所言,正是孩儿心中所想!武氏倒行逆施,篡国之谋已昭然若揭!明堂便是她妄图代唐的明证!天下忠义之士,岂能坐视?如今各方宗亲皆有意动,正是千载难逢之机!”

他几步走到李贞面前,单膝跪地,仰头急切地道:“父王,我李氏享国已久,恩泽天下。只要父王在豫州登高一呼,打出‘匡复’旗号,孩儿愿为先锋!届时四方必定云集响应,赢粮影从!何愁武氏不灭,李唐不兴?”他的话语充满了年轻人特有的理想与血气,仿佛胜利唾手可得。

李贞看着儿子那酷似其母、此刻却充满决绝的面容,心中五味杂陈。他何尝不想振臂一呼,涤荡妖氛?但他深知,武媚经营多年,党羽遍布朝野,掌控中枢,更有酷吏为其鹰犬,监视天下。所谓的“四方响应”,在严密的控制和恐怖的政治氛围下,能否实现,实在是个未知数。他更担心的是,这仓促的密谋,本身就如同建立在流沙之上的堡垒。

“冲儿,”李贞的声音带着疲惫的沙哑,“起兵之事,非同小可。粮草、军械、联络、时机,缺一不可。如今准备不足,各方联络不畅,若贸然发动,恐……恐画虎不成啊!”他顿了顿,眼中流露出深切的忧虑,“为父是担心,这不仅会葬送你我性命,更会连累豫州无数将士与百姓,甚至……加速我李唐宗室的覆灭。”

“父王!此时不动,更待何时?”李冲情绪愈发激动,“难道要等那万象神宫建成,等她武媚正式黄袍加身,将我们一个个如同猪狗般屠戮殆尽吗?那时才是真正的悔之晚矣!与其坐而待毙,不如奋起一搏!纵然身死,亦不愧对列祖列宗!”

他看着父亲眼中挥之不去的犹豫,语气转而悲怆:“父王,您常教导孩儿,为人臣子,当忠君爱国。如今社稷倾危,李氏江山即将易主,我辈若贪生怕死,苟全性命,他日有何面目见先帝于九泉之下?!”

最后这句话,如同重锤,狠狠敲击在李贞的心上。他闭上眼,脑海中闪过太宗皇帝英武的身影,闪过高宗皇帝病弱的面容,更闪过武媚那双日益冷酷威严的凤目。他知道,儿子说得对,他们已经没有退路了。武媚的屠刀早已举起,不会因他们的退缩而放下。等待,只能是更屈辱的死亡。

一股混杂着绝望、悲壮与最后血性的情绪,在他胸中翻腾、凝聚。他猛地睁开眼,那双原本布满忧色的眸子,此刻迸射出决绝的光芒。

“罢了!罢了!”李贞长身而起,声音虽不高,却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坚定,“我李贞,岂是贪生畏死之徒!与其苟活目睹江山变色,不如以血荐轩辕!”

他目光灼灼地看向李冲:“冲儿,你立即持我密令,暗中召集可靠府兵,清点库中甲胄器械,联络豫州境内或许尚存忠义的官员、豪强。记住,务必隐秘!韩王那边……我们响应!”

“是!父王!”李冲眼中爆发出狂喜与斗志,重重叩首,随即起身,步履生风地离去安排,年轻的身影在烛光下拉得很长,充满了义无反顾的决然。

书房内,李贞独自站立良久,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,以及远方那不可见却如山般压在心头的神都方向。他知道,这一步踏出,便再无回头之路。豫州这点星星之火,能否燎原,还是迅速熄灭,唯有天知。他缓缓握紧了拳,指节泛白,低声喃语,不知是对先祖,还是对自己:

“李氏列祖列宗在上,不肖子孙李贞……尽力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