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用的是什么种子?是不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型杂交种?地里施的是什么肥?有机肥配比是多少?灌溉频率如何控制?一天几次?每次多少量?土壤有没有提前翻耕处理?用了什么改良剂?虫害怎么防治?有没有使用生物农药?”
他问得极其细致,几乎涵盖了从播种到管理的每一个环节。
林嘉心里紧绷着,额角几乎沁出一层薄汗。
空间里的灵泉水一日一浇、催熟催长的秘密,还有那批来自未来的超级种子,绝不能吐露半个字。
一旦暴露,她将面临无法预料的后果。
被研究、被控制。
但她面上不动声色,只凭着自己上辈子在农村长大的经验,以及这具身体重生几年来亲手耕种积累的实操本事,一条条冷静作答。
“种子是我从镇上供销社买的常规品种,没特别挑。”
她指着田里一垄土豆。
“就是普通马铃薯,但我会挑个头匀称、表皮完好的留种。”
“土的话,原本是硬得像铁板,我每年冬天都深翻一次,把底下生土翻上来,再混上猪圈里的粪肥和草木灰,堆上两个月再种。”
“浇水嘛,咱这儿缺水,我一般五到七天浇一次,挑傍晚太阳落山后,沿着垄沟慢慢渗,不敢浇太多,怕烂根。”
“防虫我用的是土法子,辣椒水、草木灰撒叶面,再加几片烂蒜泡水喷,要是虫子多了,就手工捉。我也试过烟叶水,效果还行。”
她顿了顿,又补充道:“至于搭棚,我是用旧竹片弯成拱形,上面盖塑料膜,夜里盖草帘子保温,白天掀开透气。这样早春能提前半个月种菜,避开最旱那阵。”
她一边说,一边观察王教授的反应。
见他听得极其专注,频频点头,手中的笔记本写得飞快,才稍稍松了口气。
最后,她笑了笑,语气轻描淡写。
“其实真没什么高深技术,都是我自己瞎试出来的。小时候看长辈种地,自己琢磨,书上也看过一点,反正觉得有用的就试试,没用就换个法子。土办法,土经验,碰巧管用了。”
王教授静静地听着,眼神却越来越亮。
他盯着林嘉,嘴唇微张,仿佛想说什么,却又怕打断她的思路。
等到她说完,他才缓缓合上笔记本,深深吸了口气,眼神炽热。
“这些方法……看似朴素,却处处暗合现代农业科学原理。”
“你不是瞎试出来的,你是……无师自通。”
“太妙了!真妙啊!这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的智慧!”
他缓缓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,目光紧紧锁定在林嘉身上。
“林嘉同志,你所用的这些法子,初看平平无奇,甚至有些土气,可越琢磨越觉得精妙绝伦。表面上没有高科技,没有现代化手段,可里头的门道,却深不可测!”
“不依赖化肥,也不靠农药,更没有动用大型机械,仅仅依靠本地积累下来的土办法,就能把贫瘠的土地重新养活。这不仅仅是技术,这是一种对土地真正理解的智慧!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真本事,是扎根于土地的硬功夫!”
王教授的身体不由自主地往前倾。